1. 第六届VR大赛的参赛队伍、作品都超过了往届,请您简单点评一下本届VR盟主大赛的一些状况?
林老师:第六届VR大赛的参赛队伍与作品的确都超过了往届,整体的水平的确提高很多,但限于每一年就有一次的比赛,所以新的好的创作人才与作品是出现了,但去年有些优秀的创作人才与作品却也暂时的消失了。
本次大赛,大陆学生的作品虽然还没有台湾学生作品成熟,但质量已大大提升尤其在美工与实做的部分,但不论作品如何,VR大赛已获得两岸更多人的重视与努力追求的目标。
这次唯一可惜的是大会未定义是否需为学生才能参与,因此有作品是指导老师以指导老师的名义参与询答并亲自上台领奖,这样的情形将对以学生为主的其它参赛队伍造成不公平的立足点,这是唯一的遗憾!
2. 评委老师在评判本届VR大赛作品的标准是什么?最看中的是作品的那一个特点?
林老师:本次个人是参与本届VR大赛多元应用组的评审,主要评审的标准是依大会评分项目及五位评审的共识为基础。评审的共识主要是以作品的完整度、创新性、实用性与团队合作的创作过程为主。
尤其以完整度最为重视,这包含了脚本、分镜、美工、使用友善度、主题定义及功能提供等,一个好的作品通常需经过详细的规画与不断的反复琢磨,才能呈现与主题完全吻合的内容,这些是由作品中可以清楚呈现无法做假的,而且也会是最容易令人感动的地方。当然除了完整度外,让人惊艳的创新性与不可挑剔的实用性也都是说服评审的主要特点。
3. 当你们看完大陆学生的作品以及台湾学生的作品,两边的作品有什么差异性?
林老师:台湾学生的作品与大陆学生的作品,其实差异性蛮大的,不过这些差异性亦蛮明显是与生活文化与生长背景有关,其实跟教育的环境也有相当的影响。
台湾学生的作品比较活泼、题材比较生活化、而获得的资源比较多,而大陆学生的作品比较样板但却比较扎实、美工部分比较精细但却缺乏了功能性。但不论台湾学生的作品与大陆学生的作品质量都在持续的进步中,未来的成功将会属于持续进步的人而不是海峡的哪一边。
4. 作为高校的一名老师,您认为高校在3D/VR人才培养方面,还有那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?
林老师:3D/VR人才培养方面是需要环境、设备、师资与时间的,而且需要肯投入的同学才行。而全方位的3D/VR的软硬件设备所费不赀,师资亦不易取得,制作时间更非几日可成,学生来源不确定,能配合的就学期间亦有限,这些在在都会是长期3D/VR人才培养的隐忧。而建立共同研究社群、分享彼此的软硬件与心得将会是一条值得努力的路。
5. 未来您希望您的学生参与更多类似这样的比赛吗?
林老师:这么好的活动,除了可以训练学生的专题制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外,还可以训练学生的临场反应及应对,所以当然希望且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类似这样的比赛。
6. 对于未来的参赛选手,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能不能谈一谈您的建议?
林老师:在创作的过程应该充分的讨论,应该注意主题明确性、制作深度与广度、不应偏颇,例如说不应只注重美术忽略功能性或只注重特色忽略实用性等等。而在作品简报时则应前后连贯、简要但不失重点、要强调特性、简报人员需全程参与创作熟悉系统等,当然有前辈的经验更有加分的功效。 |